“國際博物館日”中國主會場落戶首博
今年中國主會場活動將于5月17日至18日在首都博物館舉行。為配合“5?18國際博物館日”中國主會場活動的舉辦,北京地區博物館和相關文博單位將圍繞“博物館的未來”主題,從“紅色傳承、惠民服務、社會教育、學術交流”四個層面,組織開展百余項專題展覽和文化活動。其中5月18日當天,北京地區近10家博物館將延時開放.
通過精心策劃和專業搭建,2025北京國際潛水展覽會的展臺將成為展示企業實力、推廣產品、促進合作的重要平臺。
武漢國際博覽中心10月21日-26日 第二十二屆武漢國際汽車展覽會不見不散 回顧2020年第二十一屆武漢國際車展,是武漢按下“重啟鍵”后規模最大的線下展會之一,以其獨領華中汽車消費風向標的影響力,展示出了大武漢的強勁經濟動力和良好城市形象。
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集資興建的。中山紀念堂于1929年1月動工,1931年11月建成。1956年,重鑄的高5米的孫中山先生銅像屹立在紀念堂前。1963年對紀念堂進行了大規模翻修,屋頂全部采用藍色琉璃瓦,在6萬多平方米的公園四周增建了鐵柵欄,在園內栽種了很多樹木、花卉。
珠江英博國際啤酒博物館,展示珠啤集團、英博集團和國際啤酒發展史,領略珠江啤酒的獨特魅力,品嘗新鮮啤酒和購買精美的紀念品;又可以啤酒博物館為起點,通過參觀走廊延伸至珠啤整個廠區,參觀整齊雄偉的發酵罐群、快速穿梭的灌裝線、綠草如茵的廠容廠貌等工業景觀,領略珠江啤酒朝氣蓬勃的氣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。
第 92 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(CMEF)將于 2025 年 9 月 26 日至 29 日在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(廣州?廣交會展館)舉辦。目前關于展臺搭建的相關動態如下。
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有植物標本22萬號;昆蟲標本60余萬號;動物標本3萬號,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熊貓、金絲猴等37種,以及護士鯊、豹紋鯊、翻車魚等百余種珍稀動物標本,此外還有北極熊、企鵝、鴕鳥等國外的珍稀動物標本;古生物化石標本500多件,
疫情防控期間,晉中市紀委監委暫時關閉警示教育中心并及時推出網上虛擬展廳,讓更多參觀團體及個人足不出戶便可身臨其境參觀展廳,接受警示教育洗禮,感受廉政文化熏陶。
全國展覽設計公司專業從事展廳設計裝修、展會展位設計、展臺搭建的展覽服務,同時提供展示設計,承接大小型展會布展,作為展覽公司致力為客戶提供前期策劃、設計創意、現場搭建和維護、全國巡展等,致力于全球各個國家各個城市的一站式會展設計搭建服務。
“僑批展廳”位于中山路繁華地段,由思明區僑聯、思明區中華街道、華僑(永亨)銀行廈門分行歷時5年共同打造。僑批是海外華僑寄給國內僑眷的書信與匯款的合稱(“批”是指書信,是閩粵方言),2013年作為民間原生態“草根”檔案文獻入選“世界記憶遺產”。廈門是我國著名僑鄉,是福建華僑出入境的主要門戶,也因此成為福建僑批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,是僑批歷史文化研究重鎮。而該展廳無疑是廈門僑批歷史文化研究成果的一次較為全面的展示。